节能建筑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
我国建筑节能起步比很多国家要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也高很多。
现在我国已建成的建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高能耗建筑。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已是刻不容缓。有资料表明,利用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节约建筑能耗。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还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一.目前国内节能建筑检测的几种方法
根据国家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的要求,检测的项目内容有很多,本文仅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定技术及常用的方法进行探讨。
1、热红外摄像仪法
热红外摄像仪法目前还在研究改进阶段,它是通过摄像仪可远距离测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通过测得的各种热像图可表征有热工缺陷和无热工缺陷的各种建筑构造,用于在分析检测结果时做对比参考,只能是定性分析而不能量化指标。通过对以上几种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且已得到普遍应用。
2、热箱法热箱法是测定热箱内电加热器所发出的全部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及围护结构冷热表面温度。热箱法基本检测原理是用人工制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被测部位的内侧用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室内条件并使热箱内和室内空气温度保持一致,另一侧为室外自然条件,维持热箱内温度**室外温度8℃以上,这样被测部位的热流总是从室内向室外传递,当热箱内加热量与通过被测部位的传递热量达平衡时,通过测量热箱的加热量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量,经计算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系数。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基本不受温度的限制,只要室外平均空气温度在25℃以下,相对湿度在60%以下,热箱内温度大于室外较高温度8℃以上就可以测试。据业内技术*通过交流认为:该方法在国内尚属研究阶段,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热桥部位无法测试,况且尚未发现有关热箱法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机构的标准。
二. 建筑工程节能现场测试的要求
1、仪器要求。(1)综合“一维稳定传热”和使用(便于运输和安装)要求,热箱的开口尺寸应为1.2m×1.2m。(2)热箱同时具备加热和制冷功能(范围为16~50℃即可,因为温度低于16℃时,对制冷设备要求太高,而且温度过低会有凝结水出现,水的气、液两相的变化会给传热带来影响;温度**50℃时会引起热流计测头变质和变形,造成大的测量误差,而且温度过高也会造成墙面干裂),运行时工作面的温度能保持稳定和均匀。(3)采用高精度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较高精度的热流计,能自动控制和记录。
2、测试要求。(1)较好在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低于20℃或**30℃的晴朗天气条件下(风力小于3级,相对湿度60%以下)进行。(2)对于刚刚完工、围护结构含水率特别高的被测房间,应在测试前进行人工烘干。(3)温度传感器要紧紧地贴在被测结构的内、外表面上(中心和四周),且都要做好防辐射处理。(4)被测结构的内、外表面(中心)都应该有热流计,以便监测热流的数值是否相同。热流计的测头较好埋入构件内部,以避免外界影响,若做不到,也必须使测头紧紧地贴在被测表面上。(5)连续测试3~4天,在开始一段时间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三.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建筑节能检测的标准。节能检测是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依据,所以相关单位和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节能检测的规章和制度,以便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检测。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建筑,相关企业和单位要制定不同的建筑节能检测规章制度。在今后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对先前的建筑节能检测制度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推动建筑节能工程的快速发展。
(二)充分全面的展示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在建筑节能检测过程中,通常只对一些特定的建筑进行节能检测。这不**制了建筑节能检测工作的进行,还不能够科学合理的展示建筑工程能源的实际消耗情况。因此检测企业和单位要对建筑节能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培训,使他们能够对建筑进行全面的检测,并且做好相关的检测数据记录,这样才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三)加大资金投入,使用多种设备进行建筑节能检测。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相关检测部门就要在建筑节能检测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使检测人员使用多台检测设备对建筑进行节能检测。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和单位要适当的调整其内部的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或许更高的利润,从而能够加大对建筑节能检测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等。除此之外,相关建筑企业和单位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尽量使用多种检测设备对建筑进行节能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实施这样的管理,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客户的具体需求,还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
总而言之,建筑所处在环境与建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混凝土的现场检验一定要因地制宜的进行,不能拘泥于书面的规范和要求,但也不能脱离规范和要求。检测鉴定一定要在建筑安全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要为检测的基础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通过检测鉴定能够为建筑为的大修、改变用途、加层等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甚至还能够解决建筑物在灾害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hcjc666.b2b168.com/m/